《【红楼梦】逐回深度解读》转载请注明来源:系统流小说xitongliuxs.com
《红楼梦》第九十二回“评女传巧姐慕贤良
顽母珠贾政参聚散”,描绘了一幅复杂而深刻的生活画卷,展现了贾府内外的诸多事件与人物的思想情感。
回目含义上,“评女传巧姐慕贤良”体现了宝玉为巧姐讲解《女孝经》《列女传》,讲述众多历史名媛事迹,使巧姐心生对贤良的仰慕;“顽母珠贾政参聚散”则围绕冯紫英带来母珠等洋货售卖,引发贾政对聚散无常的感慨。
情节方面,时已冬月初一,贾母举办消寒酒会。宝玉从潇湘馆回来后,与袭人谈及消寒会,次日一早便到贾母处。在那里,他遇到巧姐,应贾母要求为巧姐讲书,列举了文王后妃、姜后、无盐、曹大姑等众多贤德有才的女子。随后,李纨、探春等姐妹及薛姨妈、宝琴到来,众人围炉闲谈。期间,迎姑娘派人来告知司棋殉情之事,司棋因母亲不同意她与表兄的婚事,一头撞墙而死,表兄也随之自杀,司棋母亲求凤姐说情。另一边,贾政正与詹光下棋,冯紫英前来售卖洋货,包括母珠、鲛绡帐、汉宫春晓围屏和自鸣钟,开价两万两,众人皆认为贾府买不起。此外,还提到贾蓉续弦是胡大爷之女,贾雨村官运起伏,江南甄家被抄等事。这一回通过多个情节,展现了贾府的生活场景、人物关系以及社会的动荡变化。
一、情节脉络梳理
1.消寒会前奏
在《红楼梦》第九十二回中,故事从宝玉从潇湘馆回来展开。彼时,宝玉结束了在潇湘馆与黛玉的会面,回到怡红院,袭人见他回来,便关切地询问他这半天去了哪里。宝玉如实告知去看林姑娘了,袭人觉得他们说些家常话、讲究些诗句也是好的。宝玉却表示,因彼此不常相聚且都长了年纪,相处时竟有了生疏之感。袭人顺势提醒,大家都已长大,不能再像小孩子那般相处。
接着,话题转到即将到来的消寒会。宝玉记起次日是十一月初一日,每年老太太都要办消寒会,自己已提前在学房告了假。这时,有人来传达老太太的话,让二爷明日不用上学,来赴消寒会。宝玉听闻薛姨妈会来,想到宝姐姐自然也会一同前来,心里不禁欢喜起来,催促着赶紧睡觉,以便明日早些起来。
这一情节中,还借袭人之口提到了贾兰学习很用功,这其实是为贾兰将来考功名做的又一次铺垫。在《红楼梦》里,很多事情的发生并非突兀,而是经过多次铺垫,使得一切发展都顺理成章。贾兰勤奋学习的情节多次出现,暗示着他未来在科举之路上或许会有所成就,与贾府其他子弟形成鲜明对比。
次日,宝玉一溜烟跑到贾母房中,此时众人尚未到齐,只有巧姐儿在。巧姐告知宝玉,母亲希望他有空时能帮自己理理认过的字。宝玉询问巧姐认了多少字,巧姐回答已认二三千字,还念了一本《女孝经》,半个月前又开始学习《列女传》。贾母也在一旁撺掇,让宝玉给侄女儿讲讲书中内容。由此,引出了后续宝玉给巧姐讲书的情节,而消寒会的前奏也在这一系列的对话和互动中缓缓拉开了帷幕,为后续故事的发展营造了一种温馨而又充满生活气息的氛围。
2.宝玉与巧姐讲书
在贾母的提议下,宝玉开始给巧姐讲述《女孝经》和《列女传》中的故事。他先是提及文王后妃,接着详细讲述了姜后脱簪待罪和齐国无盐安邦定国的事迹,称赞她们是后妃中贤能的代表。谈到有才学的女子,宝玉列举了曹大姑、班婕妤、蔡文姬、谢道韫等人。巧姐进一步询问贤德的女子,宝玉便说起孟光的荆钗布裙、鲍宣妻的提瓮出汲、陶侃母的截发留宾,认为这些不厌贫的女子便是贤德的典范。此外,他还讲述了乐昌破镜、苏蕙回文等苦情故事,以及木兰代父从军、曹娥投水寻尸等孝行故事。最后,宝玉还提到了曹氏的引刀割鼻,以及王嫱、西子、樊素、小蛮、绛仙、文君等美貌女子。
然而,宝玉的这一行为与他一贯的叛逆形象形成了鲜明的矛盾。在《红楼梦》中,贾宝玉是最具叛逆精神的人物之一。他崇尚老庄的“无为”思想,厌恶追求功名,向往自由平等,甚至反对“文死谏”“武死战”的贤臣勇将观念。但此时,他却如数家珍般地给巧姐讲述“孝女节妇”的故事,仿佛对这些书籍不仅读过,而且烂熟于心。这让人不禁产生疑问:贾宝玉向来不好读书,他真的会
张一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系统流小说xitongliux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