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不隆咚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系统流小说xitongliux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已经教孩子很多东西,这回金梅主要是传授一些技巧而已。
满满现在已经得自道源法师的真传,可惜就是强身健体的太极门功夫,不敢说这种功夫厉害,但是没有个十年二十年的修炼估计谁也厉害不到哪里去。所以这次金梅传授给他一些防身技巧功夫,满满到是学得很快。
这样太平的日子晓晓在山上陪着孩子们只是待了八个多月,慧觉法师传来的消息让晓晓是再也待不下去了,她必须下山一趟,而且是马上下山。
静音师太在一个山寨里遇到一点麻烦,她是给一户人家治病没有给人家治好而让人家把她扣在那里,依着慧觉法师就整治他们一下然后离开,估计凭他们俩的身手对方还留不住他们,可是静音师太说,这个病人还是一个孩子,她就是想救救这个孩子,因此她让慧觉上山来求助晓晓下山去治病。
晓晓和慧觉法师来到这里的时候这里正在打仗,寨子外面到处都是军人,高高的围墙上到处都是烟熏火烧的痕迹,士兵们都是坐在战壕里,寨子内的情况现在还不太明了,估计也好不到哪里去。
好在这户有病人家并没有住在寨子里,而是住在偏远的竹林里。
晓晓跟着慧觉走进这户人家院子的时候,给她的感觉是这里不是课本中陶渊明写到的那座桃花源吗离这里不到五公里战火纷飞,这里却是人间仙境,这还真是讽刺。
这户人家院子很大,这里的房子是用竹子建筑的三层楼房,院里的篱笆是用青竹的荆条编制,就连院子里的很多家用农具都是竹子做的。
走进一楼大厅,格局非常之大,靠椅、茶桌、小凳子、靠边上的柜桌,这些东西都是用竹子制,主人看到晓晓带着疑问就赶紧解释说:"这里的竹山是我家的,我们家世世代代都是靠竹编手艺生活,屋内所有的竹编都是自家人编织的。
晓晓跟随着主人走进去,一眼就看到静音师太正和一个和她年龄差不多的女人再说着什么,她们看见晓晓都赶紧站起来晓晓知道自己又被慧觉法师给忽悠了,哪里是人家把师太给留下,分明是她们想让自己过来一趟,既然来了就给人家看看吧
这座竹楼的第二层好像房间不少,可能是他们家人在居住,晓晓被人家带着直接上了三楼,也就是顶楼,这里房间不是太多,外面有一个大大的凉亭,亭内摆放着几把竹椅和一个竹制的茶几,茶几上放着茶壶和茶具。这美好的环境,坐在这里品着茶香,看着远山的苍绿,实乃是人间仙境。
当晓晓看到病人的时候,发现她是一个十六七岁的小姑娘,看来她已经得病时间很长,已经被折磨的面黄肌瘦,围着床单躺在一张竹床上,一双失神的大眼睛看着晓晓一群人走进来。
这家人家里好像人口不是太多,父母和兄弟姐妹加在一起也就是五六口人,他们站在那里焦急地看着晓晓给小姑娘治病。
晓晓事先摸摸她的头,感觉有点微热好像有点发烧,看看她的舌苔翻翻眼皮,然后坐下来把手搭在她的脉搏上,当两只手的脉搏都把过之后,晓晓还是不敢确定她的病症,然后就坐下来询问患者的饮食习惯、平时爱好、以及发病时间等等,临床表现问过之后,晓晓让小姑娘仰着躺好,她开始用手背轻轻地敲打,每个部位敲打完都会问问疼不疼,当敲打到右侧肝区下方时,小姑娘发出一声尖叫,就是她的这一叫声,让晓晓确定了她是胆囊有病,是胆囊炎还是胆结石还确定不准,现在能确定下病区就好办了。
晓晓想先让她消炎两天,如果能见轻就紧接着用药,如果不是太对症,那就给她做一次中药排石,即使不能把她胆囊内的结石排净,一定能让她好起来,最低能让她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晓晓说了自己的看法,静音师太从来没有听说过什么胆结石,她也参与不了意见,这家人到是非常信任晓晓,虽然他们不懂什么排石和消炎,表示一定会配合晓晓的治疗,他们说一切全凭晓晓医生做主。
晓晓听他们这么说也就放心了,她马上给小姑娘开了药方,让他们家人去抓药,可是这家人却傻在那里。
第六十六章
这家人中年岁最大的那个男人好像是家长,他说:"现在是炮火连天正在打仗,进不了城没处抓药啊晓晓这才想起来是在打仗,她拿过药方说:"你们家有没有苹果和柠檬,如果有马上给我找来一些,如果没有柠檬西瓜也可以"晓晓忽然想到她在地洞里得到这样一个处方,就是每天四次让病人喝这两种果汁,坚持几天后如果能让症状减轻那就是已经在排石了,如果坚持二十天就能保证完全排净了。
等到他们家人把苹果和柠檬找来之后,晓晓让他们家人把果皮打掉然后搅成液体,放进容器里搅匀,告诉他们每天让小姑娘喝四次,每次一杯,坚持几天后看看再说。
晓晓的办法很有用,小姑娘只喝上两天就有了效果,到第四天的时候就自己下地走动了,这回他们家人可是高兴坏了。晓晓鼓励他们继续喝下去,估计半个月左右就能全部排除干净。
到了第七天的时候晓晓就准备回去了,因为非常明显地看到这个小姑娘的病已经好了,但是她真的走不了,因为这里发生了传染病,现在战争已经停下来,传染重灾区就是两个战区,因为那里死了士兵不能及时处理尸体,等到想处理的时候已经腐烂变质,这样下去怎么能不发生传染病,战区现在已经全部撤兵,只剩下附近居住的民众,政府的战争过后辅助机构听说发生了传染病也马上跑了,现在这里是人心惶惶没有人管,就连一直驻扎在寨子里的军队听说发生了传染病都跑了个精光。
晓晓听说后就不想走了,她想尽自己的一点能力吧她也不敢保证力勉狂澜,只能是尽人事而听天命,所以她第二天就进入寨子里。
进来后她就让慧觉法师和大福二福去按照她开的处方去买药,有多少卖多少,回来后她和静音师太亲自动手熬制中药汤,晓晓怕自己的人被感染病毒,她让全体人员都坚持每天喝这种中药汤。
人们见过大灾之年庙里开粥锅,谁也没有见过大灾之年有人在街上免费提供中药汤,民众是一传十十传百,很快晓晓的中药汤就被喝光,但是晓晓的中药汤是天天都有,还别说,从这些喝药汤的人口中传来说传染病被止住了,最近几天一直没有死人。
晓晓的中药汤又坚持几天就撤了,她告诉民众从现在开始清理住宿环境,搞好卫生后要撒上生石灰,这样以后就没事了。
一直到了晓晓离开寨子的那天,全寨百姓夹道欢送晓晓的离开,人们都在说着如果没有晓晓神医的存在,他们就没有今天。
晓晓在这里拯救战争过后灾情的这件事情,还是在社会上引起了轰动,当一家报纸刊载出"战争的制造者发现灾情逃跑了,一个弱女子发现灾情出现了,是她用自己的能力拯救于灾民于水火之中"这些煽情的话语在北川被人人传送。
这些八面来风的消息还是惊动了各界人士,晓晓的麻烦也从这一刻开始。
首先来到百丈崖崖下面喊话的是川北新军部队的人,他们是前来高薪聘请晓晓去他们的医院去行医治病,说他们的医院就建在北川市的繁华地段,到那里开始继续治病救人,这是造福苍生的好事情。
这里还没有落下,其它几大军阀同时前来聘请晓晓,而且是互相比拼着提高晓晓的工资待遇。这样晓晓就好办了,她是一家也没有答应他们,她只是说让她考虑考虑再说。
北川市的一家医学院找上门来,他们说的理由晓晓认为很靠谱,他们说:"晓晓能够在危难时刻拯救民众与水火,可见道德之模范,如果能来他们学校进行教学,让这种高尚的道德发扬光大,这是国之幸事民之幸事晓晓的医术如果能让她的学生继续传承下去,这个民族一定会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番大道理把晓晓给拍得是晕乎乎,但是也让你说不出什么
但晓晓还是没有当场答应他们,晓晓说:"我不在乎给我多少钱我在乎的是工环境,你们毕竟远离炮火硝烟的战场,而且还是去面对那些年轻的学生,让我考虑一下,我会尽快答复你们"。
静音师太就在百丈崖基地的山上,她知道了晓晓的事情后说:"你不用考虑,赶紧去这家医学院去教学吧你一旦去了医学院,那些军阀反到消停了,他们谁也没有得到你反而心里平衡,再说你整天躲在这百丈崖算什么,难道想占山为王当一辈子土匪吗你这辈子估计怎么混都能过得去,你想过石头和满满的前途吗"晓晓还真的被静音师太说得动心了,她问静音师太:"我一旦走了这百丈崖基地怎么办这些人怎么处理静音师太看着她笑了她说:"金梅一生无儿无女,你就把这百丈崖基地交给她吧,她已经是四十岁的人了,总不能让她跟在你身后跑一辈子吧但是你的五女二男徒弟你必须要带着,这也是这些孩子的出头之日吧"
晓晓这次离开百丈崖是带着十个人走的,龙氏兄弟已经年迈,山上风寒太重她是必须要带着他们,因为她当年答应了龙老大,大福和二福、龙可欣、四个曼子姑娘、最后一个人就是她从周家带出来的小翠姑娘,这些年她一直帮着晓晓照看小石头,所以晓晓不想把她丢下。
金梅也很想跟着晓晓进入北川,但是考虑到师傅一年比一年年龄大,这次师傅让她留在这里,就是有和她共渡晚年的意图,她不能辜负了师傅,所以她只能含着眼泪把晓晓一行人送走,晓晓告诉她,这里没事的时候就去北川她那里带上一段时间。
北川这家医学院最早是陵江区的一家卫生学校,后来由于战争影响实在办不下去了就转给一家教堂,教堂是外国人的,他们很有钱,就投巨资把这个卫校该办成了医学院,由于这里名声在外,所以他们在医学院的基础上也办起了附属医院,这也好像理由很充足,说学生实习不用发愁了,但是另一个方面就是他们使用廉价的学生给病人治病是必须赚大钱的,因此他们这些年是赚的盆满钵满。
晓晓信心满满地带着自己的弟子和家人来了,医学院给晓晓安排人一所房子,但是晓晓没有去住,她自己花钱在学院南门离学院四百米左右的地方买下一幢楼房,而且还是独门独院,她说这样能让龙氏兄弟在里面待着舒服些。
第六十七章
晓晓是安顿好家里的一切才来到学院上班的,上班的第一天学院专门为她安排了一个座谈会,旨在欢迎晓晓前来入职,同时也想听听这位高人对学院办学有什么好的建议。
参加今天座谈会的有教堂里的四个女牧师,有学院的一个业务院长,他就是亲自去百丈崖用文言文说教的那个男人,有六个学科的科主任,还有附属医院的几位专家和领导。
座谈会首先是那个业务院长开场白,他首先代表大家致欢迎词欢迎晓晓加盟他们的医学院,然后就是大家鼓掌。当四个女牧师用半生不熟的中国话问晓晓在医学上有什么专业特长的时候,全场的人都竖起耳朵想听听,因为这个问题他们也想知道。
晓晓站起来说:"首先我要感谢大家的欢迎,你们学院这么赏识我是我的荣幸,我之所以答应来到这里教学,主要是我想通过我的言传身教来影响到学生们,让他们今后在救死扶伤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只有这样做我们的医学才会越来越有希望,刚才那位牧师问我什么专业最擅长,我在这里只能告诉她,我什么专业都涉猎,最擅长的就是外科手术"。
晓晓说完就坐下了,但是会议室里的人全都傻在那里,教堂的牧师来自西方国家,他们的医学主要是西医手术,而这里的医生最不擅长的就是手术,他们都是那些摇头晃脑的老中医带出来的,肯定是谈到手术就懵,今天突然在这里发现一个最擅长的就是手术的医生,怎么能不叫他们傻眼那权力最大的那个牧师用英语问晓晓从哪里毕业,这下子晓晓可是为难了,她总不能说自己是穿越过来的吧那样现场说不定会吓死几个。
晓晓用英语还是回答了她,说的模棱两可,就是晓晓自己都不确认她到底告诉了人家什么,但是她流利的英语还是让几个牧师相信了。
晓晓用英语说:"我没有进过什么医学院的院校,更没有接受过正规院校的教学,我的家在岭南,我们彝族人从小就会一些医术,我的爷爷就是民间名医,他教会我很多民间处方,在我小的时候我们那里有个教堂,教堂里的牧师会治病,是她教会了我的手术,这些年的临床手术,让我的手术越来越自信了"。
晓晓知道自己这样说她们没有办法不相信,因为她的话没有地方去调查,而且是无懈可击。这回轮到那个业务院长吃惊了,自己怎么也是从国外回来的海龟,可是自己的手术始终不能登上大雅之堂,他的长处还不敢拿出来炫耀,因为他在国外学的是妇科接生,在国外给女人动手术生孩子好像正常,但是现在在国内别说给人家女人开刀生孩子,就是自己出现在产房都得被人家骂成流氓,肯定是被一顿拳头给赶出来。现在他只能给这四个女牧师打下手,说白了就是他能看懂英文字母和说几句英语,不然他早就被赶出去了。
他叫尹白顺,现年四十八岁,在英国学习了四年妇产科,当时他想一直留在英国不回来了,每天悠哉悠哉地日子让他很享受,但是他因为酒后给一个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