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流小说【xitongliuxs.com】第一时间更新《春秋战国乱世情》最新章节。
春秋时期最有故事的齐襄公,姜姓,吕氏,名诸儿,他是齐僖公长子,齐桓公的异母兄,春秋时期齐国第十四位国君。齐襄公在位期间,荒淫无道,昏庸无能,派彭生杀害妹夫鲁桓公,而后再杀彭生以向鲁国交代。当时齐国国力渐强,齐襄公曾出兵攻打卫国、鲁国、郑国。
齐襄公看见郑国的祭足前来谈论婚姻大事,心里很是高兴。他知道祭足在郑国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举足轻重,很有影响。祭足,字仲,又称祭仲,郑国祭邑人,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谋略家。他在郑庄公在位时出任大夫,深受郑庄公宠信。郑庄公逝世后,他先后扶立郑庄公的四个儿子为国君,掌管郑国政权数十年。祭仲深受郑庄公的信任,成为郑国重臣。祭仲寿命很长,从政半个多世纪,先后辅佐郑国五位国君。在郑庄公死后,成为可以废立国君的权臣,大权在握,炙手可热。
齐国国君齐襄公得知郑国的祭足谈论婚姻大事,就毫不犹豫地欣然接受了,他正在巴心巴肝地想着与周王朝联姻的时候,忽然听说郑国大将高渠弥发动政变,杀死了郑昭公,拥立公子子亹为新的国君,他立即心中大怒,想立即举兵讨伐郑国。但是他又想因鲁侯夫妇将要到齐国探亲,需要安排迎接,他也很想念他美丽动人的妹妹,就把征讨郑国的事务搁置了起来,连忙带领文武大臣亲自到泺水迎候鲁国贵宾,鲁侯夫妇一行。
鲁国夫人文姜,看见齐国使者到鲁在邀请他们到齐国去,她心里很是高兴,在内心里她也很想念兄长齐襄公,她就想借回家娘家探亲的名义,与鲁桓公同行,返回齐国与兄长私会。文姜花容月貌,美丽动人,鲁桓公很爱她的妻子,对她说的话没有不听从的。但是鲁朝廷时的大夫申繻却劝告说:“‘女人有室,男人有家’,这是从古到今的礼仪制度。礼仪不能混淆,混淆就会产生动乱。女人既然已经出嫁,父母如果还在,每年可以回家探亲一次。今天鲁夫人的父母都已经死亡了,没有妹妹回家看望兄长的道理。鲁国自古以来都是崇尚礼仪的国家,岂能在容忍这种非礼仪的事件发生?”鲁桓公回答说既然已经答应了文姜,就不能再听从申繻的劝告,依然带领着文姜到齐国探亲。
鲁侯夫妇带领着随从,一路同行,他们的车队到了泺水,就是现在的济南大明湖,大明湖景色优美秀丽,湖上鸢飞鱼跃,荷花满塘,画舫穿行,岸边杨柳荫浓,繁花似锦,游人如织,其间又点缀着各色亭、台、楼、阁,远山近水与晴空融为一色,犹如一幅巨大的彩色画卷。大明湖一年四季美景纷呈,尤以天高气爽的秋天最为宜人。春日,湖上暖风吹拂,柳丝轻摇,微波荡漾;夏日,湖中荷浪迷人,葱绿片片,嫣红点点;秋日,湖中芦花飞舞,水鸟翱翔;冬日,湖面虽暂失碧波,但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大明湖水色澄碧,堤柳夹岸,莲荷叠翠,亭榭点缀其间,南面千佛山倒映湖中,形成一幅天然画卷,沿湖的亭台楼阁,水榭长廊参差有致,湖的南面有清宣统年间仿江南园林建造的遐园。遐园内曲桥流水,幽径回廊,假山亭台,十分雅致,被称为“济南第一庭园”湖边假山上建有浩然亭,登临其上,大明湖的景色一览无余。湖对面北岸高台上有元代建的北极阁,依阁南望,远山近水,楼台烟树,皆成图画。清代书法家铁保留下的“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名句,绘声绘色地道出了大明湖的佳绝之处。
齐襄公得知鲁侯夫妇即将到来的消息,他就急忙准备,在贵宾到来之前就恭恭敬敬地等候在那里了。齐襄公对他们的招待热情周到,十分殷勤,相互嘘寒问暖,很是亲热。他们陪同贵宾在美丽的泺水游玩了几天,然后贵宾和主人一道,从泺水出发,浩浩荡荡地来到齐国的都城临淄。
临淄风光秀美,历史悠久,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推翻商朝,建立周朝。公元前1045年,封太公姜尚于齐地,建立周代齐国,都治营丘。太公姜尚传位给齐丁公姜伋,齐丁公姜伋传位给齐乙公姜得,齐乙公姜得传位给齐癸公姜慈母,后来传位给齐哀公姜不辰。齐献公即位后,复都营丘。为防备纪国入侵,他加固扩建了营丘城。因为扩建后的营丘城东城墙濒临淄水,沿河而建,所以齐献公就顺理成章?将营丘城改名为临淄。
临淄八景风景优美,声名远扬,倍受游人喜爱。“春回牛山雨濛濛”,指的是春天里牛山的风光。每当春季,牛山上小雨濛濛,松柏吐翠、云气蒸腾,附近的淄河波光潋滟,一派怡人风光。牛山在今临淄区齐陵街道境内,海拔174米,传说周武王灭商之后,姜太公被封到齐国营丘。为了赶在当时实力强大的莱侯之前,抢占对营丘的控制权,姜太公马不停蹄,星夜兼程地往营丘赶,在黑暗中迷了路。正在一筹莫展的时候,看见月光下不远处有一头牛,为姜太公带路,一直把他带到了淄河边,突然,这头牛变成了一座巍峨秀丽的山。姜太公为了感谢这头神牛,便把这座山命名为牛山。牛山及其周围地区有丰富的齐文化遗存及脍炙人口的传说。山坡下的天齐渊“五泉并出,喷珠吐玉”,泉水从嶙峋的山石间流泻到滚滚波涛的淄河中,泉流跌宕,水气蒸腾,宛若霏霏烟雨。
战国时期的孟子登临此山时曾发出过“牛山之木尝美矣”的赞叹,三国时期七步成诗的临淄侯曹植、晚唐著名诗人杜牧、清代文坛的代表人物赵执信等都曾在登临此山后留下了赞美牛山,慨叹历史兴亡和人生荣辱悲欢的传世佳作。从明代开始,每到春天,人们就到牛山踏青游玩、饮酒赋诗,善男信女们也登上牛山求神拜佛,祈求平安如意,山上游人众多。每年农历三月三和九月九的牛山庙会更是远近闻名,热闹非凡。
“秋入龙池月皎皎”,指的是秋天的夜晚,月影倒映在名泉龙池碧水之上的皎洁美景。龙池在今临淄齐陵街道龙池村,面积约有一千多平方米,水有数米深,泉水从池中涌出,即便是到了大旱之年,泉水依然奔涌不息。宋代的金石学家赵明诚曾称赞说:“原泉混混,绿竹猗猗”。龙池的水清澈见底,能看得见水底下的游鱼。龙池四面竹木环绕,环境优雅。池的左右两边分别有两口水井,井里的水面比龙池的水面还高,每当皓月悬空的时候,月影就倒映在井中,好像一个大玉盘沉到了井底。现在,龙池已经干涸。
“矮矮槐阴夏日浓”,指的是今临淄辛店街道矮槐树村的一棵小槐树,这棵槐树非常特别,树身低矮,大约有七八尺高,生长极其缓慢,冠如伞盖,虬枝下垂,叶密荫浓。过往的客商,都喜欢在树下歇脚。树旁边立着两方石碑,一块石碑上刻着一首七绝诗:“临淄路上矮槐树,密叶团团如小亭。偶在此中休半日,不知六月有炎蒸。”另一石碑上刻着一首五言律诗:“故国非乔木,斯槐不满寻。老干擎新盖,繁枝庇宿禽。经秋犹黛色,入夏更浓荫。挂袍追往事,遗说到如今。”
传说宋太祖赵匡胤打天下时曾率一支人马在该村古邮亭旁歇息。当时正是六月,天气炎热,赵匡胤将汗水浸湿的战袍脱下,挂在邮亭不远处的一小槐树上面晾晒,他自己则在槐荫里躺下歇息。一觉睡到日落西山,浓密的槐荫一直为他遮挡骄阳,使他很快恢复了体力。因为他的战袍是龙袍,压得小槐树从此不再长高,所以这棵树就叫“矮槐树”,这个村子也改称矮槐树村
。♂丝♂路♂文♂学♂网*♂.su♂ns♂il♂u.c♂om
小说推荐:《青仙问道》【森趣阁】《大将》《海贼王之大蛇的百物语》《金手指是深宫老嬷[红楼]》《历史直播,开幕暴击》《权力巅峰》《买活》《别再催眠我了,反派皇女!》《文明之万象王座》
天才一秒记住【系统流小说】地址:xitongliuxs.com,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