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系统流小说】地址:xitongliuxs.com
唐风在网上搜索了在小卢电脑里看见的那个论文题目,但是网上什么都没有。唐风又单独把魔断百字要决这个题目拿出来搜索,搜索引擎产生了几十条结果,但他一一过目后,发现都是些无关的信息。
这让唐风更加困惑:“小卢的那篇论文是从哪来的”
“不会是他自己写的吧”韩江笑道。
“他他有那个能力吗”唐风陷入疑惑。
“好了,咱们再来从头梳理一遍整个事件。”
韩江转了话题。
“整个事件拍卖会”唐风现在一提到那场拍卖会就头疼。
“不这次咱们就从插屏说起,从这次得到史蒂芬家族的那块插屏说起。”
韩江斩钉截铁地说道。
“史蒂芬家族”
“对这两天我重新思考了一遍,整个事件看似是从那场拍卖会开始的,其实早在几十年前就开始了,从黑喇嘛得到敦煌的那件插屏就开始了。”
韩江说着拿出一张纸,在上面按东、西、南、北分别写上了贺兰山、敦煌、阿尼玛卿雪山、黑水城四个地点,又继续说道,“四块插屏被分别放在这四个地方。现在我们已经知道贺兰山和阿尼玛卿雪山这两块插屏在我们找到之前,几百年来从没有人动过,而敦煌和黑水城的插屏早在上世纪初就已经不在原地了。”
“嗯,黑水城那块是科兹诺夫发现的,而敦煌那块不知是什么人发现的,最后被黑喇嘛得到了。”
“我这两天一直在想这两块插屏。你说是黑水城那块插屏先被发现的,还是敦煌那块插屏先被发现的”韩江忽然提出了一个奇怪的问题。
“按照科兹诺夫和黑喇嘛这两个历史人物活动的年代看,应该是科兹诺夫在1909年先发现了黑水城那块插屏。黑喇嘛活动时间主要是上世纪二十年代,应该是在科兹诺夫发现黑水城之后,而且很可能是黑喇嘛在听说了科兹诺夫发现插屏后,有意寻找所得。”
韩江听了唐风的分析,想了想,道:“你说得有道理,我本来也是这么想的,但有没有可能,实际情况正好反过来呢”
“反过来”唐风惊愕,“你是说敦煌那块插屏早就被人发现了”
“最起码早于科兹诺夫。我记得你曾经跟我提过,科兹诺夫在1908年和1909年两次去黑水城探险。”
“是的科兹诺夫奉皇家地理学会委派来到中国,本来按照他的计划,这次应该考察从蒙古到四川、云南的广大区域。他第一次,也就是1908年首次找到黑水古城的时候,并没有惊人的发现。他以为那不过是一座荒芜的小城,便继续向他最终的目的地四川、云南进发。但当科兹诺夫走到青海的时候,地理学会发电报告诉他,他在黑水城发现的一些文物很有价值,让他立即返回黑水城,继续发掘。于是这才有了1909年科兹诺夫第二次对黑水城的发掘,也正是在这次发掘中,科兹诺夫在黑水城外的大佛塔中有了惊人的发现。”
“你认为促使科兹诺夫从青海折回黑水城继续发掘的原因是什么”韩江问。
“按照过去的认识,科兹诺夫将第一次在黑水城中发现的一些文献运回彼得堡,俄国著名汉学家伊凤阁在这些文献中发现了他从来没见过的一种古老文字,也就是我们今天已经知道的西夏文,然后才引起地理学会的重视,令科兹诺夫重新返回黑水城。”
“会不会是插屏呢”
“插屏你是说科兹诺夫听说了插屏的秘密,才返回黑水城的”唐风陷入了深思。
“我为什么有这个奇怪的想法你想想,黑喇嘛是个粗人,是不可能认识插屏上的文字的,甚至连西夏的历史也不知道。他是怎么知道这一切的,知道插屏秘密的呢”
唐风眼前一亮:“你是说在那支队伍中有一位高人”
“一定是这样,否则黑喇嘛就算得到插屏,也是无法知晓插屏秘密的。”
“高人”唐风想了想,“我之前也想到了这层,但是我以为那个高人就应该是史蒂芬的爷爷马远。”
“马远在黑喇嘛的队伍里是个识文断字的。但你好好想想,凭马远的能力,能看懂插屏上的西夏文字吗”
“难道在黑喇嘛和马远身边还有一个高人”韩江的话让唐风彻底迷茫了。
韩江在纸上“敦煌”二字上重重地画了个圈,然后写上一个“x”,再在“x”旁边画了个问号,说道:“我们就从这个x说起,这个高人的存在就有两种可能性。一种可能是插屏就是他发现的,后来他出于某种目的,将插屏献给了黑喇嘛。如果是这样,那么敦煌这块插屏很有可能是在科兹诺夫发现黑水城之前就已经被这位x发现了。当然,还有另一种可能,这个x只是黑喇嘛的一个手下,和马远一样为黑喇嘛效力,最后又在黑鹫寺参与了杀死黑喇嘛的行动。就我而言,我更倾向于这个x是前者,因为我认为这个x的能力远在黑喇嘛和马远之上。”
“你的推测太让人震惊了,可我还是不能认同你的推测,真的有这个高人x存在吗也许马远就认识西夏文。”
唐风摇着头,不肯轻易认同韩江的推测。
“马远会认识西夏文吗”韩江自己摇起了头,“不会你说过近代最早破解西夏文的是俄国学者伊凤阁,他是根据科兹诺夫带回彼得堡的文献,才破解了西夏文。你能想象马远这样一个落魄秀才会看懂西夏文”
“问题这不就回来了伊凤阁是最早破解西夏文的学者,而且他破解西夏文也是在科兹诺夫发现黑水城之后。假设真的有这个高人x,难道这位x比他还厉害能在伊凤阁之前或是几乎和伊凤阁同时破解了西夏文,我不相信”唐风不停地摇着头。
“这”唐风的反驳问住了韩江。韩江憋了半天,才道,“这确实是个问题,不过我还是坚持有这个x的存在,不要忘了你和老马在后殿石台上发现的盟誓”韩江提醒唐风。
“石台上的盟誓”唐风的思绪迅速回到了幽深黑暗的山中玄宫。
“你对我说过石台盟誓后面只留下了马远的名字,本应该还有几个人的名字,可都被人有意抹去了”
“是啊这事我一直感到奇怪”
“你说这是谁干的谁会刻上了名字,又将他们抹去本来就在幽深黑暗的石殿中,没有人看见,为什么还要抹去怕人发现吗”唐风被韩江一连串的问题问得哑口无言,韩江自顾自地继续说道,“我想抹去那些字的人不是为了怕被人看见,而是而是那些人都死了”
“死了只有马远是幸存者”
“准确地说,应该是都被仅存的那个人杀死了”
“啊你是说那几个人都被马远杀死了”唐风惊愕。
“这是最合理的解释。按照史蒂芬所说,马远是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末去七色锦海寻找插屏时遇难的,而根据你的判断,马远他们杀死黑喇嘛,在石台上刻上誓言应该是在二十年代末,最晚不超过三十年代初。那么,这中间有十多年的时间,试想一下,这十多年马远都在干什么”
“寻找插屏,寻找瀚海宓城”
“不错。在这个过程中,石台上盟誓的人一定经历了许多许多事,就像我们一样。所以到四十年代末,马远离开黑鹫寺前,当初一起和他盟誓的人应该都已经不在人世了。”
“也就是说在这十几年中,石台上盟誓的人都死了,包括马远自己”
“这里又出现了两种可能性,从七色锦海大喇嘛关于马远的叙述中可以看出,当时马远已经是保密局的上校,手下已经有了一批自己的人,可以算是羽翼渐丰。所以,我推测他很可能在这十几年中杀了那几个和他一起在石台上盟誓的人,也抹掉了那几个人的姓名。当然,还有一种可能,那些人是在这十几年中,自然死亡,或是在寻找插屏过程中遇难的。但如果是这样,并不能解释为什么要抹掉那几个人的名字。”
韩江一口气说出了自己的判断。
“按照你的推断,那个神秘的高人x应该也是在石台上盟誓的其中一人。”
“嗯,我想应该是这样。现在按照我的推测,我们可以连接起整个事件的脉络了。”
这时,一幅渐趋完整的图卷仿佛出现在韩江面前。
韩江见唐风还不相信自己的推断,也不解释,继续描绘起已经在他眼前展开的那幅画卷:“首先,是这个高人x最早在敦煌发现了一块插屏,他破解了上面的西夏文,但苦于势单力孤,没有办法找到其余的插屏,所以很可能是他在1909年初在青海告诉了科兹诺夫一些关于插屏的事。因为根据我们之前掌握的情况看,敦煌那块插屏上应该刻的就是黑水城插屏的存放地点,这点我们很快就可以让罗教授破解出来。”
“对这点不用罗教授破解,我们也已经可以推断出来了。但是仅凭这个就断定科兹诺夫是在听了这个所谓高人x的意见后,去了黑水城,这实在说不通。我查阅过科兹诺夫回国后写的报告,里面根本没有提到什么受x的指点,才又折返回黑水城的。”
唐风反驳道。
“科兹诺夫当然不可能在报告里提到这个x,他希望把一切功劳归功于己,而x肯定也不希望自己的姓名出现在科兹诺夫的报告里,所以科兹诺夫在报告里隐去这段是完全可能的。”
“好,就算你推测得对,科兹诺夫是听了这个高人x的指点才返回黑水城,也发现了黑水城的插屏,但是这样对这位x又有何帮助他并没有得到插屏啊”
唐风的话把韩江问住了。韩江沉思许久,道:“我想当x告诉科兹诺夫黑水城有插屏的时候,他们之间可能有过一个约定。x本来也是有机会得到插屏的,但最后科兹诺夫违反了约定,将插屏带回了彼得堡。”
“你就继续编吧”唐风觉着韩江忽然成了一个说书的,想象力极为丰富。
“随你信不信,我先把我的想法讲完,你听过之后说不定就信了。虽然我还不能完全确定这个x的踪迹,但这个若隐若现的x一定是存在的。科兹诺夫对黑水城的盗掘后,这个x销声匿迹了,但在黑喇嘛崛起后,应该是他把敦煌那块插屏献给了黑喇嘛。显然他的目的是希望借助黑喇嘛的实力找到所有插屏,找到瀚海宓城。”
“然后这个x和马远一起杀死了黑喇嘛,又一起寻找插屏,寻找瀚海宓城。我来替你说吧”唐风笑道。
“对就是这样。你不要笑,你知道后面会怎样吗”
“后面怎样他被马远给害死了我是按你的推测说的”唐风道。
“这只是一种可能性。好吧就算这个x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之前已经死了,咱们先不说他,再说马远”
“马远马远不也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死在了石瀑洞里”
“嗯,其后十年,从表面看上去关于插屏似乎什么都没发生,直到中苏联合科考队神秘失踪”
“其实这十年是暗流涌动”唐风道。
“是的,这十年暗流涌动。如果说马远死之前关于插屏的争夺是上半场,那么,中苏联合科考队的失踪就是下半场的开始,中间这十年可以理解为是中场休息。”
“哦中场休息,我现在觉得你说得越来越有趣了”唐风有点相信韩江的推断了。
“那么,在这十年里究竟发生了什么”韩江自问自答地说着,“还是从这两块已经被发现的插屏说起。之前,我们已经知道科兹诺夫将插屏带回彼得堡后,那块插屏在三十年代曾引起俄国学者伊凤阁的重视,但伊凤阁死于三十年代的大清洗,之后又是卫国战争,插屏的事也就无人顾及。一直到五十年代初,米沙和孟列夫在冬宫又发现了这块插屏,然后就有了五十年代末的那次中苏联合科考队,这是俄国那边的线索。
小说推荐:《末日杂货铺[经营]》《为小说原住民预告天灾》《一心摆烂的恋综女配[快穿]》《苟道修仙,从种田开始》《疫病之上》《美漫哥谭没有蝙蝠侠》《大明:嘉靖修仙啦》《制霸超级碗》《1978合成系文豪》【花瓣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