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这些问题而发过牢骚。但家丑不可外扬,听到冯啸辰这个外人如此数落,大家都不知道该如何应答才好了。
“小冯果然是行家,我就知道你今天说要到车间看看,绝对是”余淳安讷讷地说道,最后一句话已经不便说出来了。
倒是韩江月明白余淳安的意思,她恨恨地说道:“绝对是没安好心”
“江月,你不能这样说冯处长。”
何桂华道,“冯处长是真正对咱们厂子好,才会看到这些问题。如果他只是要我们弄一个质量好一点的液压阀出来,完全没必要花这么多心思去找我们的毛病。的确,这些毛病不解决,就算我们能够想办法做出一个两个好产品,终归不能长久的。”
“可是,这种事情得领导重视才行。领导不重视,光我们在这里说,有什么用。”
邹苏林也参与进来了,但凡有点责任心的人,都不会看不到这些事情,平时大家觉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能过得去。现在有人提个头,他们都觉得心有戚戚。
“我觉得吧,老贺也不是不想管,就是没办法管。”
叶建生道,他说的老贺自然是指厂长贺永新,在私下的场合里,工人们说话也不会那么讲究的。叶建生估计属于对贺永新还比较尊重的那一派,所以会出来替他辩解。
“现在哪个厂子不是这个样子”叶建生道,“过去说抓管理就是搞管、卡、压,这两年不这么提了,开始说要严格管理,可是哪那么容易大家都散漫惯了,尤其是那些小年轻,当然,像小韩这种,是很难得的。我是说像吕攀那种人,也不知道老吕平时是怎么教他的,教得这个儿子吊儿郎当的,换成我是老吕,非抽他耳光不可。”
“徐书记倒是想管,可惜根基太浅了,在厂里说话不管用啊。”
邹苏林提起了书记徐新坤,这已经是冯啸辰第二次听到他的名字了。
“老徐是个想做事的人,有点军队风,可是地方上不吃这一套。”
何桂华总结道,看他那意思,好像对徐新坤也颇有好感。
“徐书记现在还在厂里吗”冯啸辰好奇地问道。
“当然在厂里。”
何桂华道。
冯啸辰道:“我们那天来的时候,厂领导和我们见面,我没看到徐书记。”
“这也不奇怪,生产上的事情,贺厂长不让他插手。”
余淳安道。
“我想见见徐书记,你们说有可能吗”冯啸辰问道。
“你见他干什么”余淳安下意识地问道,他倒也不是怕冯啸辰见徐新坤会有什么不合适的地方,只是好奇这个年轻处长又打算整什么妖蛾子了。想到白天自己陪着冯啸辰在车间里转,冯啸辰一脸人畜无害的样子,暗地里却记了那么多的黑账,余淳安便对他有些忌惮了。
这厮绝对不是一盏省油的灯,如果让他见了徐新坤,没准他能把新民厂的天翻过来。
余淳安有了一种不安的预感。
第四十一章破局的关键人物
新民厂职工家属区。
五十来岁的党委书记徐新坤坐在自家的客厅里,正戴着老花眼镜,抱着一本书在艰难地看着,不时还用红蓝铅笔在书上画一些圈圈道道,显然是看得颇为认真。
“笃笃笃,笃笃笃。”
轻轻的敲门声响了起来,徐新坤放下书,摘下眼镜拿在手上,站起身到门口打开了房门。门外,站着两个人,一个中年,一个青年。那中年人是徐新坤认识的,正是厂里的生产科副科长余淳安。那年轻人则有一张令徐新坤觉得陌生的脸,但因为事先已经联系过,所以他能够猜出此人的身份。
“小余来了这位就是林重的冯处长吗欢迎啊,请进来吧。”
徐新坤向二人说道。
拜访徐新坤的想法,是从冯啸辰听余淳安、何桂华等人介绍过这位转业干部之后就萌生出来的,不过正式的造访却又推迟了七八天时间。
在这段时间里,冯啸辰一如既往地在车间里转悠,不时帮着余淳安搞点小的技术革新,倒是和不少工人都混了个脸熟。
彭海洋与谢成城等人进行了两天的技术磋商,达成了一些共识,改进版液压阀的生产便正式启动了。彭海洋在确认了若干技术环节的要求之后,便离开塘阜,返回林北市去了,他是林重的技术处副处长,厂里需要他处理的事情多如牛毛,他当然不可能成天耗在新民厂盯着新液压阀的生产过程。
冯啸辰找了个借口留了下来,因为他原本就不是林重的人,也不承担什么具体工,所以彭海洋也就不会拉他一起回去了。在新民厂这边看来,冯啸辰或许是林重派出来专门监督液压阀生产的,留在这里就是为了确保新的液压阀质量上不会再出问题。林重的级别比新民厂要高,而且拿着机械部等三部委下属的尚方宝剑,新民厂方面当然不可能赶冯啸辰走,只能让他留在厂里,想干嘛就干嘛。
冯啸辰在贺永新、陶宇等人面前成功地扮演了一个志大才疏的新晋官僚形象。他看起来什么都不懂,却深谙做官之道,喜欢装出平易近人和吃苦耐劳的样子,不过偶尔也会露出原形,比如会委婉地要求给他安排的伙食里荤菜再多一些。他以半推半就的姿态接受了新民厂安排的游玩,去了旁边那个小有些名气的白马山。不过,更多的时候,他还是愿意呆在车间里,一会摸摸机床,一会参观一下翻砂,玩得不亦乐乎的样子。
“就这么几个车间,有啥好看的”陶宇无数次这样对戴胜华嘀咕道。
“他是为了回去以后好写汇报材料呢。”
戴胜华道,“每天泡在车间里,亲自监督液压阀的生产过程,与工人共同劳动,这是多好的材料这小年轻,真不简单,心思深着呢。”
陶宇纳闷道:“也怪了,余淳安这家伙跟谁都不对付,怎么会跟这小子关系处得这么好”
戴胜华道:“这就是他的老道之处了,你没见他和何桂华这些人也称兄道弟了吗我跟你说,上头的领导就喜欢这种接地气的年轻干部,你看着吧,他这个副处长虽然是在企业里挂职挂上的,回煤炭部之后,没准就能带回去了。”
“不简单,真不简单。”
陶宇深以为然。
“生产方面,没什么问题吧别让他抓住什么把柄,回头再踩一踩我们。”
戴胜华提醒道。
陶宇道:“没有任何问题,咱们厂搞液压件又不是一年两年了,再说,就他们这两个液压阀,我已经交代过了,各个工序都要抽最好的工人去做,谅他也找不出啥毛病。”
“嗯嗯,那就好。这个小年轻,还是要哄着点,以后没准他能升到什么位置上去呢,咱们可别得罪他了。”
“明白明白,你就放心吧。”
非但戴胜华、陶宇等人不明白冯啸辰的用心,连余淳安也不知道冯啸辰花这么多时间研究新民厂的生产过程有何用意。冯啸辰倒是不止一次地与他聊过生产技术方面的问题,也有不少真知灼见让余淳安这个老机械专家感到耳目一新。可冯啸辰毕竟是林重的人,不是新民厂的人,说得再多,对新民厂又有什么意义呢或者说,对冯啸辰自己又有什么意义呢
只有冯啸辰自己清楚,冷柄国安排他到新民厂来,并不仅仅是为了带回几个合格的液压阀,而是有更多的深意。派他来新民厂的决策,背后的主使是孟凡泽,而孟凡泽想看到的,是冯啸辰能否把他自己说过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或者更直接地说,冯啸辰有没有办法让新民厂的液压件生产水平提高一个档次。要知道,他可是在孟凡泽面前夸夸其谈,说过应当从基础件着手来全面提升装备制造能力的。
说大话谁都会,具体到一个配件厂,如何才能做到你冯啸辰说的目标,这才是最体现真功夫的。
孟凡泽带着这样的心态,把冯啸辰派到了新民厂。冯啸辰如果无法破局,那他在孟凡泽的心里就成了纸上谈兵的赵括,至少要被孟凡泽按下去好好历练一番了。
要破局,谈何容易自己既不是新民厂的厂领导,也不代表新民厂的上级,怎么才能够打破这个困局呢
余淳安和何桂华等人向他说起的徐新坤,成为冯啸辰盯上的一个缺口。在这些天里,他一方面研究新民厂的生产情况和技术实力,一方面也在了解新民厂人事关系,徐新坤这个人的形象在他的脑子里逐渐地清晰起来了。
今天,他就是专程上门来与徐新坤正式接触的,新民厂的破局之道,或许就决定于今晚的会谈。在上门之前,他请余淳安去向徐新坤做了一个通报,得到了徐新坤的首肯。徐新坤让余淳安带话说,冯啸辰随时可以上门,不必拘束。
“徐书记,一直都想来拜访您,总是抽不开身,实在是失礼啊。”
在客厅的木制沙发上坐下之后,冯啸辰笑呵呵地说了句客套话。
“冯处长太客气了,你远来是客,而且是我们新民厂的用户,理所当然应该是我去看望你的。只是前一段时间我身体不太好,在家里休养,贺厂长他们给你们的接见宴,我也没能去参加,真是抱歉啊。”
徐新坤也打着哈哈,说着大家都心知肚明的瞎话。
两个人又寒暄了几句,徐新坤问起了冯啸辰的使命,说道:“冯处长,我听说你们这次过来,是希望我们厂能够提供质量更可靠的液压阀,技术科和生产科那边应当已经安排下去了吧,进展情况如何”
“进展很顺利。”
冯啸辰道,“戴厂长亲自抓这件事,陶科长和谢科长也到车间去了好几回,指导生产。还有余科长,更是寸步不离,一点小的瑕疵都要提出来返工,我相信这一回的液压阀一定会令人满意的。”
“那就好。”
徐新坤道,他又转向余淳安,问道:“小余,现在生产进行到哪一步了咱们什么时候可以发货”
余淳安道:“快了,现在已经到了装配车间,我让何师傅他们认真检查阀孔压砂的情况,坚决不让从前的缺陷继续存在。这块工比较细致,花费的时间也比较多。”
“要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务必保证12立米挖掘机的项目万无一失,这是三部委下达的重点项目,不容许有质量上的缺陷。”
“是的是的,徐书记的指示,我们一定贯彻到位。”
余淳安点头如啄米一般。
徐新坤说这些话,也是他的本份。为一个工厂的党委书记,他是新民厂名义上的一把手,如果不是因为不懂技术而且根基太浅,以至被老厂长贺永新架空的话,他还应当是全厂生产、经营活动的实际上的一把手。
在我国,工厂里厂长和书记的分工是曾经经历过一些转折的。在一五计划期间,中国的企业管理主要是学习前苏联经验,采用的是所谓“一长制”,也就是厂长是工厂的全权领导者。后来,考虑到全国一盘棋的需要,开始逐渐采用“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原则上是由党委制订企业的大政方针,再由厂长负责具体实施。
再往后,由于政治运动的影响,工厂里生产活动的地位逐渐下降,政治工成为主要任务,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名存实亡,成了党委书记一把抓的局面。在当年,厂长下达的生产决策,甚至都可能被车间的党支部书记否决,而调动一名工人也需要党支部点头,厂长几乎丧失了生产调度权。
80年代初,正是各企业陆续恢复厂长负责制的阶段,但书记的权力依然很大,在有些企业甚至还保留着党委书记集政治工与经济工大权于一身的格局。也就是说,从当下的制度上说,徐新坤是拥有新民厂最高权力的,只是他在实际上没能做到这一点而已。
实际上的权力结构,是不足为外人道的,所以至少在冯啸辰面前,徐新坤还得装得像个一把手的样子,向余淳安做重要指示。
第四十二章这是您的份内工
客套话说完,徐新坤从身边的茶几上拿起烟盒,向余淳安和冯啸辰都示意了一下。余淳安谦让了一下之后,还是接过了一支烟,而冯啸辰则是笑笑,以自己年轻、很少抽烟的名义,委婉地拒绝了。
徐新坤倒不勉强,他就着余淳安递上来的火点着了烟,然后挪动了一下身子,让自己坐得更舒服一些,接着便看着二人不声,等着他们开口。
在余淳安向徐新坤通报冯啸辰要上门拜访的消息时,徐新坤就知道,这个年轻处长肯定不是闲得没事,随便上门来走走的。这些天,冯啸辰在了解有关徐新坤的情况,徐新坤也听说了有关冯啸辰的事情。与戴胜华他们不同,徐新坤为一名老兵,有着更强的政治敏感,他感觉到,冯啸辰天天泡在车间里绝对不是为了看热闹,也不是试图假装深入基层以便给自己脸上贴金,冯啸辰有无数的方法可以让自己的政绩更显赫,而不必把时间消耗在车间里。
那么,冯啸辰的用意是什么呢
徐新坤百思不得其解,当他向余淳安求证的时候,得到的是同样的迷茫。余淳安告诉徐新坤,冯啸辰对于工生产非常精通,眼睛非常毒,这些天可以说已经把新民厂的底牌都看穿了。可是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余淳安却是想不通的,一个煤炭部派到林北重机去的挂职干部,跟他们这个八竿子打不着的配套厂较什么劲呢
直到余淳安带着冯啸辰走进徐新坤的家门,他依然没有猜出冯啸辰的意图,只能是糊里糊涂地等着冯啸辰揭开谜底了。
“徐书记,冯处长这些天在咱们车间里跟踪液压阀的生产,为咱们提了不少合理化建议呢。”
看到冯啸辰迟迟不开口
小说推荐:《我在现代留过学》《规则类怪谈扮演指南[无限]》《赛博朋克:2075》《优俊高手转生到了赛马娘世界》《重回千禧当学霸》《回到84,成了乔丹一生之敌!》《我以神明为食》《我在古代搞文娱》《守陵娘子山食纪》《晋末长剑》
系统流小说【xitongliuxs.com】第一时间更新《大国重工》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